針對近年來網上及一些報刊雜志上出現的有關慎吃豆腐的誤傳,本文對豆腐中的嘌呤含量進行了確證,并闡明了食用豆腐與痛風病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豆腐中的嘌呤含量低,滿足痛風病人健康飲食的要求,痛風病人適量的攝入豆腐不會引起痛風病發作,相反,豆腐中較高的蛋白含量有利于促進痛風病人體內尿酸鹽的排泄。
近年來網上及一些報刊雜志上出現了有關慎吃豆腐的誤傳,其中痛風病人要慎吃豆腐的文章就是其中之一,這類文章認為“豆腐含嘌呤較多,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多食易導致痛風發作,特別是痛風病患者要少食?!逼鋵?,關于豆腐的許多“注意”、“慎吃”說法,多是沒有直接科學根據的推斷或猜想。然而,這些說法往往會被誤傳,尤其現在網絡這么發達,看到這種說法后又在不同的網站進行轉貼,所以在很多網站上都可以找到這條消息。這可能會慢慢將消費者引入豆腐及豆制品的消費誤區。為了引導廣大痛風病人消費者走出豆腐及豆制品的消費誤區,本研究室對豆腐與痛風病的影響的相關資料進行了總結,希望能對痛風病人的正常飲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2 豆腐中的嘌呤含量
傳統觀點認為“豆腐含嘌呤較多”,這種說法是不妥的。通過查閱資料,一些常見食物中嘌呤含量
醫學上要求痛風病人允許攝入的食物中每100g食品中嘌呤含量不超過150mg〔2〕,例如牛肝、豬肝、牛腎等內臟,沙丁魚、海鰻等魚類,扇貝等海產品,這些產品中嘌呤含量均超過150mg/100g,痛風病人要盡量少食用。而土豆、黃瓜、蘋果、梨、葡萄等蔬菜水果中嘌呤含量都較低,豆腐中嘌呤含量與土豆、黃瓜等蔬菜含量相當,遠遠低于150mg/100g。豆腐中嘌呤含量較低主要是因為豆腐雖然是一種富含蛋白的食品,但嘌呤具親水性,在黃豆加水磨成豆腐過程中,大部分的嘌呤都流失了,豆腐中含嘌呤所剩無幾。因此,傳統觀點認為“豆腐含嘌呤較多”的觀點是經不住推敲的。
3豆腐與痛風的關系
以上資料對豆腐中嘌呤含量問題進行了確證,那么傳統觀點中所說的“痛風病人多食豆腐易引起痛風發作”的說法是否經得起推敲呢?事實上,豆腐是一種嘌呤含量較低的食品,關于豆腐與痛風病發病率之間關系的研究也很多,從國外研究結果來看,豆腐并不會引起痛風病的發作。
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或尿酸鹽排泄減少引起的一種疾病。Yamakita等〔3〕對豆腐攝入與血漿中尿酸鹽含量的關系進行了詳細研究,并進行了臨床實驗。研究結果證明當健康人群和痛風病人群同時攝入等量的豆腐時,兩類人群血漿中的尿酸鹽含量都只有微量的增加。同時由于豆腐中嘌呤含量并不高,而且豆腐中的蛋白質有利于促進尿酸鹽的排泄,所以豆腐不但不是痛風病人的禁吃食品,相反,豆腐是痛風病人很好的飲食蛋白來源,利于促進痛風病人尿酸鹽的排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教授Fam〔4,5〕的研究論文報道,攝入富含嘌呤的食品后,血漿中的尿酸鹽含量只會出現短暫的上升,上升幅度很小,約為60-120μmol/L。進一步研究結果證明如果連續7-10d內連續攝入等卡熱量的富含嘌呤的飲食,血漿中的尿酸鹽含量不僅不會上升,反而會略有下降,降幅約為60-120μmol/L。
另外,通過對痛風病治療方法的發展歷程進行分析,也可以得出豆腐不會引起痛風病發作的結論。治療痛風病患者的傳統方法之一就是減少病人攝入食物中的嘌呤含量,但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這種治療方法的科學性和治療效果的有效性遭到越來越多的質疑〔1〕?,F代營養學研究結果證明嚴格控制痛風病人飲食中的嘌呤含量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而其它營養學治療手段如控制體重、限制酒精攝入量、控制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等方法對痛風病人的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6〕。飲食中含有適量的嘌呤,比嚴格控制嘌呤含量的飲食,可能對痛風病人更有幫助,尤其是那些吃降尿酸鹽藥物也無法控制血漿中尿酸鹽含量的病人,更應該通過飲食攝取一定量的嘌呤。這是因為盡管高蛋白含量的食品含有大量的嘌呤,會增加體內嘌呤的產生,但這類飲食通常也會增加尿酸的排泄,甚至可能降低血漿中尿酸的水平。
由此可見,國外有關豆腐與痛風病的關系的報道中,根本沒有提到過攝入適量的豆腐會增加痛風病人血漿中的尿酸鹽含量的報道,相反,通過臨床實驗證明了豆腐并不會引起痛風病人血漿中尿酸鹽含量的顯著增加,可以作為痛風病人的健康飲食。而國內倒是有相關的文獻報道,但論文中的結論并沒有通過實驗證明,只是想當然的認為豆腐嘌呤含量高,所以會導致痛風病人血漿中尿酸鹽含量的增加,這種結論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也是錯誤的觀點。